红土地上的“广昌故事”
白莲、茶树菇等土特产走俏市场,每天打包寄快递,订单多到忙不过来;工艺品出圈,一村培育17家企业,村民大多实现家门口就业;红色文旅引发山乡精彩蝶变,游客采风、学生研学纷至沓来,村民纷纷开起农家乐、民宿,吃上旅游饭……在广昌县甘竹镇,这样的新鲜事,时常可见。
近年来,广昌县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广昌段)建设为契机,深挖红色文化资源,探索“红色文旅+绿色农旅”融合发展路径,赋能乡村产业振兴,续写红土圣地的故事。
用好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品牌
走进甘竹镇罗家村,沿途依山傍水、景色秀美,村庄入口处,屹立着庄重的红军广场和大型雕塑,村内处处是红色标语和红军彩画,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。
“广昌作为红色热土和白莲之乡,这里的红色遗址遗迹和绿色生态之美,非常吸引我们。‘革命红’融合‘生态绿’,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,原本4天的行程现在延长到1周。”提及对广昌的印象,九江共青科技职业学院老师王文文侃侃而谈。他说,这次学校组织了190余人来广昌写生,当地的红色文化、古街以及自然风光独具魅力,接下来几天将结合写生课程,通过画笔来发现、探索广昌的美,让红色革命故事和山水环绕的美景跃然纸上。
据罗家村村委会主任刘佳介绍,今年以来,全村共接待了1.5万多名游客,村里的农家乐爆满,村干部和不少村民也自发当起“导游”,成立了一支30余人规模的党员“红色巡护”小分队,开展日常环境巡查和古建巡护,红色旅游成为村里的富民产业。受益于此,8名村民被聘为景区管理员,当起了党史的“红色讲解员”和红色旧址的“守护者”,吃上了旅游饭,月薪近3千元。
毛泽东旧居、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、高虎脑战斗遗址……广昌的青山绿水间遍布红色遗迹。为高效保护开发红色资源,该县筹资7100万元,对古建、红色遗址遗迹进行了修缮、布展,主要涵盖了甘竹镇罗家村、龙溪村和甘竹村集镇老街,规划“一带、三区、多节点”景区,深入挖掘广昌保卫战、反“围剿”等红色题材,打造了课堂教学、现场体验、重走红军路、红色电影党课等一批具有吸引力、更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,不仅让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重获新生,也让广昌旅游强势“出圈”。
串点呈线,红色旅游全域开花。“目前,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广昌路上红色群雕园、革命烈士纪念馆、沙子岭毛泽东故居、高虎脑苏区小镇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广昌段)等一批红色景区景点,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红色教育及各类党建研学的重要基地。今年1至10月,全县共接待游客662.13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.3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93.57%和76.67%。”广昌县文广旅局局长欧阳红说道。
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
“弘扬长征精神,建设良好家风。红军长征故事从这里讲起……”日前,甘竹镇罗家村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广昌段),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获得者、广昌县“红莲1+1”宣讲队成员黄阳云将长征精神融入家风建设宣讲中,朴实的语言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。
近年来,该县围绕“讲好长征故事,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”这一主题,组建红军后代、老党员、理论工作者等为主体的红色宣讲队伍,开展“红色故事人人讲”活动,广泛传颂红色故事,让红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,广大市民纷纷走进各类纪念场馆,感悟革命精神、汲取奋进力量。
用文化艺术传承红色基因,用文艺作品增强精神力量。该县还通过打造红色经典原创戏曲《红莲花开》、创排《一件军大衣》剧目、编撰广昌苏区故事集、拍摄红色电影《浴血广昌》等一系列举措,深入挖掘传承、创新发展红色文化,全力打造红色资源弘扬传承高地,让红色文化基因融入群众日常、刻入城市肌理。
岁月悠悠,往事历历,数十年来,红色精神感召后人以涓滴之力汇成江河大海。广昌先后有黄阳云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,孝老爱亲李长秀,敬业奉献杨全娣、赖明全、李安平,见义勇为汪乐和等20余人次获得“中国好人”“江西好人”等省级以上称号。他们表现出的爱、敬、诚、善,无不彰显了红色革命精神的底色。
“红色+农旅”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
入夜,位于甘竹村集镇老街的“钟与你”餐厅食客爆满,原本只制作牛排、披萨、意面等的小店,因研学学生的激增,根据他们的饮食喜好,餐厅扩大经营范围做起烧烤,高峰期日入数千元。
近年来,该村依托老街资源,新建了写生教育基地,建起了宿舍、食堂、展厅、画室等,不少村民也将房子改造为民宿,提升了服务接待能力。夜幕降临,集镇老街夜经济燃起,夜游、夜食、夜购、夜娱人气满满,乡村“烟火气”“热闹劲”持续升温。“今年以来,我们已接待30余批次院校师生、万余人次来基地采风创作。”甘竹镇写生基地负责人刘军介绍道。
瞄准商机,江西省雯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广昌段)罗家村、雯峰书院景区经营权,办起农家乐——雯峰庄园,接待天南地北的游客,节假日高峰期每天有40多桌。同时,在龙溪村、图石村流转了2000多亩高标准农田,大力发展白莲、水稻等产业,新建莲虾、稻虾种养产业基地,并开起了白莲加工厂,加工莲子、莲心、荷叶茶等莲产品,带动了村里2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。
同样催火的还有当地的农产品,白莲、茶树菇等土特产成为游客首选的伴手礼。装箱、打包、发运……十一国庆假期,在甘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打包白莲、茶树菇、葛粉等礼盒,贴单发货,忙得热火朝天,假期足足发了千余单。
罗家村有制作香扇工艺品的传统,依托全县红色旅游的火热势头,村里香扇企业结合本土红色元素制作文创产品,产品抢占各大景区市场,并远销西班牙、日本及东南亚等地,村里焕发了新的生机。走进村里的顺福扇业厂房,40多名女工在紧张忙碌,打铆钉、刨梢……生产一把小小的香扇就有10多道工序。“有空就来扇厂上班,每月工资近3千元。”村民吴才香为能在家门口创收感到满足。
“我们主要生产竹片扇,员工有近百人,产品大多销往本地景区及义乌等市场,广泛用于景区、影视基地、花鸟市场等,今年销售额预计有300余万元。”罗家村顺福扇业负责人罗兴贵满是自豪。
谈及村里的发展,村党支部书记饶明亮特别有底气,他说,罗家村现有香扇企业17家,年创产值超5000万元,带动了周边村民2000多人实现“村口”就业,去年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余元。
红色热土、绿色高地,新时代的“长征路上”,广昌处处演绎着“老区不老、风华正茂”的动人共富故事。